中国文明网 投稿信箱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国文明网】
【哈尔滨文明网】 哈尔滨市文明办 主办
首页 > 文明村镇
 
实施农村危房改造 改出美丽乡村新面貌
 
    发表时间:2021-01-15                      来源:哈尔滨文明网

 

 

  对于农民来说,“住得安心”是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近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省住建厅的指导下,哈尔滨市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使农村贫困居民住上安全的房子,不用再因房屋的破旧饱受风寒,不用再为突发的自然灾害担惊受怕,农民祖祖辈辈的安居梦想得以实现。

  完善危房改造推进模式 完成3.34万余户危房改造

  近年来,哈市紧紧围绕落实上级部署,以解决困难群众住房安全为目标,不断加大农村危房改造推进力度,有计划、有重点、分年度推进了危房改造,共完成“四类户”危房改造33430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5429户,低保户10210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户2179户,贫困残疾人家庭5612户。改造任务中,含C级危房7777户,D级危房25653户。

  “我原先住的是土房子,夏天漏雨,冬天漏风。去年,政府按照危房改造标准,拆旧建新,为我家建了安全房。新房宽敞明亮,舒适温暖,多亏了国家的好政策,让我住上了这么好的房子。”巴彦县松花江乡五一村李焕龙说。

  市委、市政府将危房改造作为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的重中之重,列为全市惠民工程。记者了解到,为系统地对危房改造进行管理,整体提升危房改造的工作水平,哈市构建了“1+7”工作模式:

  1即1个目标。

  确定的目标必须如期完成,让困难群众住上安全房必须一户不落。围绕目标下达计划,逐月明确完成工作任务,实行改造进度双日汇总、每周调度、每月通报,传导工作压力,通报存在问题,共同研究破解办法。

  7即严格控制危房改造涉及的程序、鉴定、质量、验收、档案、资金、长效等七个环节,做到程序依规、鉴定到位、质量可控、验收达标、档案规范、资金落实、长效保障。

  在工作程序方面

  通过政策宣讲、精准识别、改造公示、结果告知,严格落实“户主申请、村委会评议公示、乡镇政府审核、区县级审批”程序,实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同时做到政策公开、对象公开、信息公开。

  在房屋鉴定方面

  全市3521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实施15429户危房改造,其他19788户为原有住房安全户、保障安全户、死亡销户无需保障户,全部进行了鉴定,并按照“鉴定安全”“改造安全”“保障安全”三种分类,逐村逐户、不留死角对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情况进行了核验。

  在质量监管方面

  哈市认真落实住建部关于危房改造质量安全管理“五个基本”要求,将省住建厅制作的农村房屋设计图集印发至基层单位和所有改造农户,指导农民建设节能省地、环保保温、质量安全、居住功能完善的住宅。指导区县建立危房改造质量安全监管制度,抽调质量、安全、设计等精干力量,深入区县指导工作,确保改造后房屋的安全性。

  在工程验收方面

  严格履行验收程序,施工单位自行验收后,县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牵头组织有关部门逐户验收。

  在档案建立方面

  要求施工过程中同步组织建立档案,由区、县(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统一标准,统一验收,统一管理,经过认定的危房信息按要求及时、全面、真实、完整、准确地录入全国农村危房改造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农户档案信息检索系统。

  在资金保障方面

  在国家和省分别给每户补助的基础上,哈尔滨市克服困难,自筹资金每户补助0.75万元。哈市投入的0.75万元,可在改造面积上增加居住面积近10平方米,可有效提高施工材料的质量标准,较好地改善施工工法,也可抵销一部分哈市与其他地市投入成本差。在资金管理上,严格落实资金管理办法,实行专项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补助资金直接发放到农户“一卡通”账户。

  在长效管理方面

  进一步健全贫困户已改造住房后续安全维护机制,强化区、县(市)住房安全兜底保障工作责任落实,指导3区、9县(市)进一步规范了长效机制的制定程序和内容,指导无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松北区,参照有扶贫任务的区、县(市)完善了“三类人”危改房后续管理机制。建立了危房改造后续安全维护监管制度,将包括自建房在内的所有危改房统一纳入长效管理机制,集中梳理问题,明晰县、乡镇、施工企业、农户的责任,解决了困难群众的后顾之忧。

  市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张雪春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事关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事关脱贫攻坚成色和质量,必须不折不扣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住建力量。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建成 94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全部销号

  在推进农村危房的过程中,哈市积极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投入资金2.7亿元,配置垃圾桶、垃圾箱192万个,配置了收集车、转运车、压缩车4337辆,建设分拣中心1620个、转运站25个,治理非正规垃圾点94处,开展了垃圾分类,建立了长效机制,推进了市场化治理,100%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治理,在保障住房安全的同时,也提高农村的人居环境质量。

  “以前我们村里环境可没有这么好,垃圾乱扔,遍地塑料袋,现在,垃圾桶有了,垃圾有人收了,都集中运走,环境好多了,新农村的生活越来越好。”依兰县达连河镇合江村村民们说。

  2020年以来,在省住建厅、省环保厅的全力支持和指导下,哈市全力推进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多次开展业务培训、现场调研、电话督导、会议约谈,传导工作压力,强化政治站位,增强了主动投入、目标如铁的意识,为高标准完成整治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各区、县(市)克服时间紧、任务重、难度高、疫情影响等因素,科学制定计划,合理选择整治方式,一点一策确定技术路线,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力推进整治工作。组织开展了百日会战,克服疫情影响10多次实地督导,确保了风险评估、地质勘察等技术环节的有效落实。

  源头分类是促进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基础。哈市采取典型引路的办法,积极推进了方正县等地区的经验做法。方正县建立“住户粗分类+保洁员细分类+回收员收集、转运(可回收)+县乡环卫中心收集转运(不可回收、有害垃圾)”模式。住户粗分类后,将生活垃圾干湿分离、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分离,投放到大门旁的分类垃圾桶内;保洁员用电动保洁车将住户粗分类的垃圾运送至村屯垃圾分拣中心,对垃圾进行精细分类投放、收集,完成“两分类”。农户餐厨垃圾就地在自家小园挖坑沤肥;农户秧棵和残土等垃圾在本屯就地就近填埋,完成“两就地”处理。社会化再生资源利用公司对村屯可回收垃圾进行收集与转运;对不可回收垃圾收运至乡镇垃圾中转站,再转运至垃圾终端进行处理;对有毒有害垃圾收集存放至县级危害物品储存中心统一进行转运,完成“三收运”处理。

  随着农村人居生活环境的质变,农民群众的环境共建意识、生活习惯随之改善。在各乡镇、村屯党员干部积极配合、群众主动参与下,不论是公共空间、主要街道,还是背街小巷,都得到了有效治理,各家各户分类垃圾桶日产日清,“脏乱差”现象消失,街道更加整洁,秩序更加规范,环境更加友好,民风更加和谐。(哈尔滨日报  张磊 )

 

 
责任编辑:马佐光
 
·电视专题片《文明风盛新时代》第一集《理论进万家》
·电视专题片《文明风盛新时代》第二集《服务聚民心》
·电视专题片《文明风盛新时代》第三集《新风育新人》
·哈尔滨春季文旅活动邀您共赏春日繁华
·江南至太阳岛航线“五一”前通航
·今年首个高校人才公寓竣工投用
·宣传防疫 一天张贴5万张海报
·双线并进 冰城地铁迈向“十字加环线”
·护送样本 3天3夜往返560余次
·下沉社区 冲在疫情防控一线
·教师线下补课 顶格处理
·明察暗访农贸市场 落实疫情防控措施
·医保服务不见面 防疫办事两不误
·织牢“社会救助网” 保障困难群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