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投稿信箱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国文明网】
【哈尔滨文明网】 哈尔滨市文明办 主办
首页 > 文明家园
 
昔日“穷旮旯”变成脱贫致富样板村
 
    发表时间:2021-04-07                      来源:哈尔滨文明网

 

环境美了、腰包鼓了、笑容多了……每次走进东安村,你都会发现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小惊喜、新变化——

昔日“穷旮旯”变成脱贫致富样板村

东安村发展食用菌等多种产业,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东安村,这个延寿县距离县城最远的小山村,总在变化。每次走进东安村,你都会发现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小惊喜、新变化。正是这些点滴改变,让昔日的“穷旮旯”变成如今远近闻名的脱贫致富样板村。就在前不久,东安村党支部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早春三月,记者再次走进东安村,感受着山村新变化,倾听村民口中的“今非昔比”。环境美了、腰包鼓了、笑容多了……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东安村人正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方向迈进。当然,这也是村党支部的愿景: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的“东安样本”,走出一条三农发展的“东安之路”。

  土地活 产业发展方向更明晰

  清明谷雨季,浸种育秧忙。没等春日的阳光彻底唤醒黑土地,东安村的农家院里早就忙碌起来了。

  育秧大棚里的苗床平整好了,团购的种子、化肥也搬进了院门,更让村民张静国心里踏实的,是他和村里的合作社签下了托管种植合同。

  “咱家里没有大机械,合作社有;咱不掌握鸭稻米技术,合作社懂。除了育苗以外的其他环节,全部托管给合作社,我腾出身子,还能到合作社里一边打工,一边学鸭稻田种植技术,多美!”掰着手指头,张静国还给记者算了一笔增收账:他家的水田120亩,托管给合作社耕种管理,合作社统一购种、购肥等,每亩地就能省下二三十元;他在合作社里打工挣“月薪”,又增加了一份收入;秋收后,稻米直接通过合作社统一销售,村里注册了“东安泉”品牌销售到江浙,米价比个人零卖强太多了。

  黑土地还是那片黑土地,但种植方式一转变,就实现了“一地三收”。张静国和乡亲们对土地托管的前景都很看好。今年,东安村5490亩土地将从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变为“托管种植”。

  “土里有金子,就看你咋挖!”东安村党支部书记安爱学始终认个理儿:要想“富口袋”,必先“富脑袋”。他上任后,牵头领办东安村爱学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大胆尝试在村里种植鸭稻米,一亩稻田放上20多只幼鸭散养,不上药就能除虫除草,鸭粪还能肥田壮苗。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虽然产量低些,但品质好,米价翻了不止一番。

  如今,东安鸭稻米成功通过“无公害”标识认证,“镶金边”的鸭稻米让安爱学信心满满,今年秋收后,他将带着东安村的鸭稻米前往江浙一带“现磨现卖”,进一步开拓市场,打造品牌。

  干劲足 乡亲们的日子更富了

  距东安村鸭稻米种植基地不远,一排排蓝顶白墙的现代化鸡舍映入眼帘,这是东安村肉鸡养殖基地。经过3年发展,肉鸡养殖已成为村里一项重要脱贫增收产业。

  今年68岁的侯荣平因为干活勤快,手脚麻利,被村里人称为“侯大手”。家里的稻田流转给了合作社,“侯大手”到肉鸡养殖基地务工。

  “我干活不惜力,烧锅炉、清理鸡舍都能干,基地按月给我开工资,一个月3000元,我早就脱贫摘帽了!”聊起村里搞起的肉鸡养殖,“侯大手”赞不绝口。老话说“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指的就是畜禽养殖风险高。东安村哪来的底气?安爱学说,底气来自产业链条的支撑。

  “东安村的肉鸡养殖基地由村集体提供土地,延寿县的肉鸡养殖龙头企业——延大牧业投资运营,按照企业生产要求建设4栋标准化肉鸡养殖小区,建成后产权归村集体所有,企业和村委会一次签订30年运营协议,每年给村里租金30万元。”安爱学说,基地年出栏肉鸡90万羽,不但企业发展了、村集体经济壮大了,全村乡亲更直接受益。每年30万元租金的20%留作村里公用基金,其余80%全部用来支付公益岗位工资和发展村集体产业。

  农机合作社、木耳种植、光伏发电……一个又一个产业项目开花结果。眼下在东安村,不得闲、不愿闲的村民越来越多。他们继续耕耘着熟悉的黑土地,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挖出越来越多“金疙瘩”,日子也越过越滋润。

  人心齐 小乡村越来越敢“拼颜值”

  “姐妹们,又要到咱们村一年一度的‘栽花日’了,大伙儿投票表决,今年种什么花,能让咱村变得更漂亮。”3月27日,东安村大姑娘、小媳妇、老嫂子们的手机里收到了这样一条群发信息,因为她们都有一个共同身份——东安村巾帼志愿者。

  如果将乡村治理比作绣花,那么幸福感就是那条串联方方面面的线。为了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东安村有效构建起村民自治体系,凡是村上的重大事务,均通过党支部提议、村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决议,提高了村民在集体决策中的话语权。尤其是党员牵头成立的党员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更是在乡村治理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东安村巾帼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17年,从最初的5个人发展到现在近30人。服务队发起人是村党支部副书记王晓芳,村里大事小情她总冲在前头,乡亲们亲切地叫她“大芳”,人如其名,她常寻思着咋能把小乡村打扮得更美丽大方。“建设美丽乡村人人有责,光把自己家里收拾干净利索不行,村子也是家,也得美起来。尤其是咱村的大姑娘、小媳妇,平时就爱美,更应该为村里的环境美化出把力。”说到成立乡村巾帼志愿服务队的初衷,大芳这番话很实在。

  每年“栽花日”,大芳就领着村里的“红马甲”们,在东安村路两边种上漂亮的花草。“去年,我们种了百日草、向日葵,能有5000余株,虽然累,但是看着满村鲜花,特别有成就感,心里美滋滋的。”巾帼志愿者、东安村村民李丽娟告诉记者。

  乡亲们由衷赞美巾帼志愿服务队:她们活跃在乡间、村落,她们巡逻检查卫生督促村民整改,她们牺牲休息时间,只为让这片沃土变成美景……环境的改变所有人都看在眼里。花开时节,隔壁村来串亲戚的乡亲、来村里收大米的米商,甚至走过路过的行人们,总要掏出手机和村里的美景合个影,那一刻,乡亲们都觉得特别骄傲。

  人人参与,让东安村环境更美了,风气更正了,一幅生态宜居、环境优美、百姓幸福的新农村画卷悄然在东安村展开。

  村风醇 “东安乡愁”令人艳羡

  “过去,一间房、一个人,撂下碗就出屋,天擦黑才进门。现在,一院房、一家人,困难有人帮、唠嗑有人陪,跟过去比幸福多了!”

  走进东安村“幸福大院”,72岁的村民安全和老伴儿王雪艳说起眼下的生活,脸上乐开了花。一室一厅的屋内光线明亮,收拾得一尘不染,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厨房里,一台崭新的生物质小锅炉正在运转,把小屋烧得特别暖。“锅炉是县里给我们新配的,不但不花钱,连烧锅炉用的秸秆颗粒料也给我们免费配齐了,这炕烧得可热乎了,你上来坐坐。”安全拉着记者坐上了热炕头。

  东安村在农村危房改造实施过程中,针对村里鳏寡孤独的老人,改变一户一宅重建的方式,因地制宜联建了“幸福大院”,实行集中居住、就近就地养老、互帮互助、分户生活的乡村养老运行模式。

  “你看这都是大院里邻居家的钥匙,今个他进县城了,就把房门钥匙留给我;我要是出远门,也把钥匙留给他们。感谢党的好政策,住在这儿,相互有照应,心里也敞亮。”安全展示着挂在腰间的两串钥匙。住在大院的老人们互相帮衬着,谁害个头疼脑热,有一群人跟着忙前忙后;谁家改善生活,端盘子端碗往邻居家送……令人艳羡的“大院生活”再现,处处散发着家人般的温暖。

  “东安村‘幸福大院’共建了16户,既成了村民邻里互助、抱团养老的乐园,也成了展现文明乡风的最好地标。”安爱学告诉记者,“以前红白喜事乡亲在家里摆流水席,现在不少乡亲都选择来‘幸福大院’里简办红白喜事。”

  为了给后代留下记得住的乡愁,“幸福大院”落成时还购置了灯笼、锣鼓、健身器材等乡村文化设备,成立了乡村秧歌队。现在逢年过节,村民们就自发组织起来,在村子里自娱自乐。“我们平时在外地发展,能不牵挂着留在村里的老人吗?现在好了,有了这个‘幸福大院’,老人在家不孤单了。我们过年节回家,比以前还热闹。”在外打拼的年轻人们说,“幸福大院”就是他们幸福的大家庭,装满了浓浓乡愁。

  安爱学说,东安村的“幸福大院”声名远播,引来了众多艳羡者,时不常就有人登门打听,可不可以自费搬来住?这可急坏了游子们,他们打回电话一再叮嘱:“可别忘了我们,我们可是要落叶归根的!”

  后记:

  几年前,东安村人张嘴谈的是“困难”和“担心”;现在,东安村人一见面说的是生活中的“变化”和“发展”。

  党支部带领东安村民谋划着:如何吸引城里消费者来东安村,搞稻米“私人定制”,把东安村的农田变成“城市人家的粮店”;“大芳们”在计划着:如何整体规划村容村貌、打造最美农家院,让东安村更靓更迷人;“幸福大院”里的老人们商量着:集资让大院实行集中供暖,让离家打拼的“东安游子”更少一份牵挂……

  “日日行,能行千万里;天天做,能成千万事!”安爱学的这句话道出了村民的心声,也道出了新时代东安村人对乡村振兴的美好憧憬。(哈尔滨日报  钱玺勇 记者 郝欣 )

 
责任编辑:马 佐光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股份有限公司入选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哈市多部门全力保障市民清明祭扫安全
·哈市交警部门发布清明节假期出行提示
·冰城医疗机构现场招聘人才
·七旬“万能工” 社区“大管家”
·哈市企业点赞市政务服务中心帮办代办服务
·共同高歌心向党 新区邀你一起唱
·深刻感悟思想伟力 凝聚强大奋进力量
·深学细悟鼓干劲 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企业进楼道打造党史“流动课堂”
·哈市学生暑期托管拓宽服务途径
·青少年征文书画摄影大赛成果展开幕
·加强监督提升文物 保护管理利用水平
·“行走的”文创达人喊你来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