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投稿信箱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国文明网】
【哈尔滨文明网】 哈尔滨市文明办 主办
首页 > 文明播报
 
为了一份份检测报告 他们与病毒“身贴身”
 
    发表时间:2021-01-28                      来源:哈尔滨文明网

 

24小时轮班、“5+2”在岗,核酸检验人员全力扎在实验室——

为了一份份检测报告 他们与病毒“身贴身”

检验人员在实验室精准操作。

  “如果说检测结果是疫情防控工作的指令,那我们手里握着的就是‘信号枪’,这要求我们的检测结果必须准确,决不能发出错误信号。”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哈尔滨妇产医院)检验科主任陈琳这样形容PCR实验室的工作。

  取样、灭活、核酸提取、基因扩增、结果研判……每一个检测流程都需要严格规范的操作。为了能在第一时间出具准确结果,检验科开启24小时轮班、“5+2”在岗的工作模式,当好疫情防控“检验尖兵”,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进去就不知道啥时候能出来”

  作为检验科主任的陈琳,要统筹兼顾科里的大小事,包括PCR实验室的建成,科室的工作部署、方案制订以及日常管理等工作,就算再忙再晚,她都会询问“检测中遇到哪些问题”,再连夜把出现的问题整理归纳。夜以继日的劳累让她的身体出现了“警报信号”——胆结石合并胆囊炎,然而,疼痛并没有让她退却,打着点滴安排各项工作。凭借着这份严谨和坚持,她带领的PCR实验室做到了样品24小时检测。

  2020年5月5日PCR实验室启动,作为党员的陈琳第一个进入实验室,连夜完成了医院自主检测的第一批标本。2021年1月份以来,核酸愿检人员增多,为了满足广大市民愿检尽检的需求,1月13日起,医院试运行增加检验批次,陈琳和同事们也开足了马力,“进去就不知道啥时候能出来”成为他们的“常态”。增加检验批次以来,实验室人员“三班倒”轮流值守实验室,目前已进行了5万余份样品的检测。同时,科室克服人手紧张的困难,派出2人去支援兄弟医院,其余人员随时待命,准备前往各个需要他们的地方。

  “东北姑爷”拧标本盖手拧到“秃噜皮”

  按照防疫要求,核酸采样室的护士们必须把采样试管的盖子拧得非常紧,等检验科人员收到标本再拧的时候,最多一个班次拧200~300个盖子,“我一个大老爷们儿手都拧“秃噜皮”了,更不要说科室的姐妹们了!”PCR实验室小组长杜建明说。作为组长的他,除了日常检验工作以外,还需要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对核酸检测人员定期进行培训考核、定期对实验室进行自查发现问题不断整改、每日上报核酸检测数据等工作。

  杜建明是山西人,他的妻子是哈尔滨市中医医院PCR实验室的一员,家里1岁的孩子只能拜托岳父岳母照顾。“陪孩子时间太少,挺愧疚的。”然而,他这个“东北姑爷”对山西老家亲人的愧疚更深,从去年到现在一直没回过家乡,爷爷去世也没赶上见最后一面。今年准备原地过年的杜建明会一如既往坚守在岗位上,“防护服上写下的名字是责任,是担当,更是我们战胜疫情的决心。”

  “老大姐”挑战“三级防护”

  在标本处理区工作是最辛苦的,里面是负压实验室,需要三级防护,在里面待的时间长了就会缺氧、疲劳、眼睛不舒服,出来后说话都有气无力。对于体力充沛的年轻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可45岁的张艳影却始终坚持着。

  张艳影是PCR实验室里最年长的“老大姐”,可她的宝宝却只有三岁半,因为工作,照顾孩子的重任就交到了父母、公婆身上,“我年纪不小了,四位老人也都七十多岁了,我不仅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照顾他们,还要他们来照顾我和孩子。”因为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她更加坚定,“我是党员,是检验人,所做的一切都是我应该做的。”(哈尔滨日报 孙丽霞 叶鸿 记者 张美玲 )

 
责任编辑:仇杨
 
·哈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按下“加速键”
·2024年哈尔滨市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幕
·服务群众“接地气” 便民大厅“暖人心”
·15支队伍备战哈尔滨市第28届端午节龙舟比赛
·哈工大中心开放两年间累计接待游客超160万人次
·中央大街等地打造“红十字生命守护圈”
·“云上”奏响《春节序曲》
·我市生活必需品市场货源充足价格基本稳定
·志愿服务显担当 疫情面前彰显城市温暖底色
·平凡坚守 非凡力量——致社区工作者
·为大家,不回家
·动态图卡 | 如何理解加强网络文明建设?②
·用五中全会精神指导推动龙江振兴发展
·青春之火 燃在风雪“疫”冬 | 南岗青年战“疫”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