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 投稿信箱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国文明网】
【哈尔滨文明网】 哈尔滨市文明办 主办
首页 > 文明播报
 
从“三十六棚”开始的安居梦
 
    发表时间:2021-05-31                      来源:哈尔滨文明网

 

郊区荒地变城区,棚户区上“长”出高楼和绿地。哈尔滨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车轮快速前进,市民居住条件随之持续改善——

从“三十六棚”开始的安居梦

  家是放心的地方,“有一处像样的房子”是人们传统观念里的安家诉求。回顾哈尔滨的城市建设发展史,某种程度上更像这座城市持续满足公众改善人居环境的变迁史。

  数十年间,哈尔滨“温度”与“力度”并举,强力推进棚改进程。当郊区荒地变城区,低矮窝棚、砖房被楼房和绿地所取代……一群人甚至几代人的生活,就此发生深刻的改变。

  你听说过“三十六棚”吗?

  如今,哈尔滨年轻人大多不知道“三十六棚”。在道里区经纬十二道街与经纬街交会片区,一条475米长的街路上树立的“三十六棚胡同”路牌,成为老人们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时代印记。

  相关资料记载,1898年,沙俄确定以哈尔滨为中心修筑中东铁路后,在江南岸码头区域建立了哈尔滨临时总工厂(哈车辆厂前身)。后来工厂扩建时,沙俄中东铁路管理局在厂南侧搭建了36个“人”字形的大窝棚,供中国工人居住。低矮窝棚冬不挡风寒,夏不避日,臭虫、跳蚤、老鼠与工人共存。“三十六棚”也成为哈尔滨贫民区知名度最高的代名词。

  1978年,哈尔滨市政府动工改造“三十六棚”,这是改革开放后哈市确定的第一个危房改造工程——在此之前政府居民楼都是一栋一栋地建,这种整体大面积的改造还是首次。整个改造工程分三期进行,一期工程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并交付使用,到1988年工程全部竣工。

  3岁就在此居住的杨钢维老人亲眼见证了“三十六棚”变迁的全过程。“最早时,这一带大胡同里套小胡同,地形非常复杂。全是板夹泥的小平房,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后来,大家搬进了新家。“‘三十六棚’建起来的新楼房,有五六层的,也有七八层的,那时候基本算是全市最高档的居民小区了。一直到现在,很多楼里用的上下水管线还都是当年建成时的呢。”杨钢维老人说。

  不仅要住得开,还要住得更好

  以“三十六棚”为节点,哈尔滨把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摆上了重要位置。由政府组织的解危解困工程、安居工程、新机制工程和经济适用住房工程以及由开发企业建设的商品房工程等同步推进。

  这其中,1993年10月11日,哈市当时最大的危房棚户区地德里改造一期工程竣工。不到两年,47幢现代化楼房拔地而起,3400户居民喜迁新居。

  进入新世纪,2008年4月,涉及总面积18.5万平方米的道外滨江棚户区实施拆迁,开启了哈市新一轮大范围棚户区改造的。当年,哈尔滨先后对十八拐、新发、埃德蒙顿路、地德里、文景街、道外区桦树二期、东棵街北区等城区星罗棋布的危房棚户区实施改造,开发建成了辽河、红旗、闽江、河松、安埠、民生尚都、滨江新城等一批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住宅新区。更多人借助政府的力量,改变了居住条件。

  郑阿姨至今还记得这种改变的速度。1998年,她家从一片棚户区迁入位于顾乡大街、新落成的康安小区一期,面积从17平方米变为50多平方米。“那时,小区旁边基本都是棚户区,再往外就是何家沟、荒滩和庄稼地……”但几年后,康安小区旁的棚户区也迅速启动改造,很快被海富康城、运华广场等现代居住小区及大型商场所取代。在康安小区不远处何家沟畔,已耸立起一片现代新城区——群力新区。

  棚改项目持续、大范围推进的背后,是哈尔滨提升城市人居环境水准一直坚持的方向:不仅要让这个城市里的人住得开,还要住得更好。

  这10年,人均居住面积增60%

  40余年来的棚户区项目和住房建设改造,浓缩了历史洪流中的今昔变迁,也呈现着哈尔滨改善人居的不懈努力。

  郊区荒地变城区,棚户区上“长”出高楼和绿地……冰城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车轮快速向前,无数人的生活轨迹就此改变。随着住房供给量的持续改善,全市人均居住面积由2008年的23.6平方米,达到2018年底的38平方米,增幅约60%。

  看向未来,很多人依旧可以充满欣喜与期待。

  以今年为例。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棚改依旧是哈市改善民生50件重要实事之一——今年计划启动棚户区改造8600户,基本建成棚改回迁房5000套。

  事实上,哈市在持续推进棚户区改造同时,正通过政策引导、政府推动来逐步完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真正做到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市场,让全体市民住有所居。

  “住建部提出加快构建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结合城镇棚户区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以解决新市民住房困难为出发点,大力发展租赁住房,完善长租房政策,扩大小户型、低租金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探索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按照规划建设租赁住房。”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后哈市也将积极落实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逐步扩大保障范围,圆低收入困难家庭的住房梦。 (哈尔滨日报  徐光胜 )

 

 
责任编辑:马 佐光
 
·“五一”来哈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18%
·2024迷人的哈尔滨之夏城市艺术季启幕
·学党史忆先烈 让红色精神植于心践于行
·“e冰城”推出远程导办服务
·“大美哈尔滨”摄影美文短视频大赛圆满结束
·十一项专项救助惠及低收入群众
·一江碧水绘新城
·入村“大扫除” 干净透亮
·特制体检套餐 呵护儿童健康
·转化学习成果 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三条“红色示范带”接地气有人气
·治理农村生活垃圾!随手拍来了
·宣传垃圾分类知识 提高居民参与率
·黑龙江获得3项国际旅游大奖